硅谷银行突发破产,引发美国中小银行业风险释放。2022年以来,伴随着美联储激进加息,美国银行体系存款不断流失,潜在流动性风险持续加大。为应对储户的提款需求,硅谷银行于3月8日宣布折价变现AFS资产,并拟增发普通股募集资金。公告发布后,硅谷银行遭遇了近十年美国最大的银行挤兑事件,并引发投资者对美国银行系统或遭遇系统性风险的担忧。尽管监管应对迅速,但恐慌情绪仍在蔓延。截至3月17日收盘,标普银行指数较3月8日下跌22.4%,其中第一共和银行(-80.1%)、硅谷银行(-60.4%,已停牌)、阿莱恩斯西部银行(-56.4%)等中小银行跌幅较大。与此同时,美债收益率快速下行,截至3月17日,10年期、2年期美债收益率分别为3.39%、3.81%,较3月8日分别下行59bp、124bp。
硅谷银行破产原因:资产负债久期错配加剧资产负债表脆弱性,美联储连续加息导致利率风险转化为流动性风险。硅谷银行资产负债表期限错配加剧,利率风险敞口扩大,主要体现为:①资产端久期明显拉长。疫情期间由于贷款需求不足,硅谷银行被迫投资大量RMBS,资产端久期拉长,利率风险敞口明显扩大;②负债端缺乏稳定性,存款面临大规模流失风险。22年末硅谷银行对公存款占比超9成;定期存款占比不足5%,客户对储蓄安全性较为敏感。2022年以来,伴随着美联储激进加息,市场利率持续上行,SIVB面临较大利率风险,主要体现为:
①资产端未确认损失大幅增加。其中HTM资产浮亏达151.6亿美元,而公司核心一级资本净额仅137亿美元;②美国创投活动快速“退潮”,公司存款持续流失。公司为应对利率风险而宣布折价变现AFS资产,却引发市场对后续HTM浮亏确认,及储蓄安全性的担忧,进而诱发大规模挤兑。
美国中小银行资产负债期限错配问题相对严重,投资端浮亏问题存在共性。疫情期间美国银行业证券投资力度明显提升,其中中小银行证券投资增速约26.5%,高于同期大行(22.7%);美国银行业5Y以上贷款、证券投资合计占比自28%升至32%,资产端久期明显拉长,中小行这一特征更加突出。伴随着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,美国银行体系存款持续流失,同时证券类资产未实现损失达6900亿美元,创2008年以来新高。对于资产规模在2500亿美元以下的银行而言,AFS资产的未实现损失并未反映在当期资本充足率当中,若部分中小银行为应对储户提款需求而选择变卖资产,将对自身损益、资本带来显著冲击。我们将HTM资产浮亏从各家银行核心一级资本中予以扣除,同时对中小银行额外扣除AFS资产浮亏,并计算调整后CET1。经测算,大型银行CET1平均降幅为2.2pct,中小银行平均降幅为3.3pct。
回溯历史,80年代储贷危机期间也发生过类似风险事件。经济滞胀叠加货币政策紧缩的背景下,业务结构相对单一的地方性储贷机构资产负债错配问题凸显,利率风险演化为系统性存款流失,最终导致中小机构批量出险。期间主要以美联储阶段性降息配合FDIC接管模式完成风险的逐步化解,最终约八成问题机构通过收并购等方式完成破产清算,两成机构在FDIC救助下转入正常化经营。推演未来,有序清算机制下FDIC或通过并购等市场化方式化解风险。SIVB等机构挤兑事件发生后,监管当局主要处置思路由储户赔付、流动性注入与出险机构处置三部分组成。参考储贷危机期间化险路径,并结合当下有序清算机制(OLA)流程,预计未来出险机构或通过同业援助转入正常化经营,救助无果后,或以市场化方式被相关机构收并购实现风险化解出清。